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成功在沪京两地举办两期石化和化工企业碳交易能力建设培训班
2016-11-29
 

为进一步推动石化和化工企业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展行业碳交易能力建设工作,20161121日-25日期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低碳联盟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共同在上海和北京成功举办了两期石化和化工企业碳交易能力建设培训。来自全国多省(区、市)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单位、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组织管理者和技术骨干共计百人参加了培训。培训为期两天,主办方邀请到国内外碳交易领域和石化和化工行业专家,就国碳市场的最新进展及相关政策法规解读,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企业碳排放的核算、报告及核查等热点话题进行专题讲座与交流。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党委常务副书记曾坚,石化联合会产业发展部副主任兼节能与低碳发展处处长李永亮中国低碳联盟副秘书长张扬,GIZ中国排放交易体系能力建设项目主任Constanze Boning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国石油和学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处处长兼化工人才交流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叶皓主持。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党委常务副书记曾坚同志为会议致辞

 

曾坚同志指出,在行业节能与低碳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的条件下,需充分认识十三五行业节能和低碳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应加快形成行业节能、高效低碳的绿色发展方式。李永亮介绍,石化联合会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已对符合国家发改委要求的拟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企业进行摸底,形成名单;正在对石化行业近20种产品的碳排放基准值进行制定。

张扬在致辞中提出,为进一步落实碳市场建设、协助气候司成立行业技术中心相关工作,联盟近期为重点行业协会搭建了交流平台,充分带动行业协会发挥在碳市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与各行业协会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能够加深石化行业企业对碳市场的认识、为迎接启动全国碳市场工作做好准备。

        Constanze Boning提出,GIZ 在中国开展中德合作已有30年,中国作为第一个实施碳排放体系这一复杂市场机构的非工业国家,对周边地区以及全世界范围的影响备受期待,GIZ中国排放交易体系能力建设项目致力于为碳排放交易提供持续支持。本培训邀请到欧洲碳交易领域和石化和化工行业专家就多个专业话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与交流,有助于促进相关经验的传递

 

培训班现场

 

会议期间中国低碳联盟特约专家王庶题为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政策与进展演讲,在代表普及相关政策、法规背景体系框架后将讲座具化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最新进展,详细介绍了建设全国碳市场的主要任务:一、立法;二、确定覆盖范围和历史数据盘查;三、配额分配;四、建立报告核查制度;五、.建立注册登记系统;六、确定交易平台;七、建立抵消机制。随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低碳培训讲师做石化和化工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介绍。

Ecofys顾问Long Lam先生欧盟石化行业碳交易专家Lutz von Meyerinck博士依次根据欧洲实践经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参会嘉宾介绍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设计实践以及欧洲石化企业参与碳交易分享。同期,中碳能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专家做国内企业参加试点碳交易经验分享。

同时,主办方特别设置了碳交易模拟培训专特邀专家赵小鹭

化工人才交流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化工人才交流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电话接听时间:

工作日8:30-12:00,13:30-17:00

人事档案:010-84885488 / 5082

人才交流:010-84881928

现场业务办理时间:

工作日8:30-12:00,13:30-17:00(周五下午不对外办公)

教育培训: 010-84885090(同传真)

邮      箱: hrchem@ 126.com/hrchem@vip.126.com

化工人才交流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官方微信